时间回到2023年7月7日,2023年第三批11家首发申请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正式出炉股票加杠杆怎么操作,苏州丰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丰倍生物)赫然位列其中。
慧炬财经梳理发现,截止目前,在上述11家企业中,除了黄山谷捷和兴福电子已经分别于今年1月3日、22日成功上市外,其余九家企业中,八家企业已撤回(撤回率高达72.73%),硕果仅存的丰倍生物在扛过现场检查回到正常IPO审核推进中后,又历经了24个月零24天的时间,近日终于喜获上会公告的发出。
事实上,监管层对拟IPO企业的现场检查威慑力一直被视为对"带病闯关"企业的最有效震慑之一,监管层不仅强调"申报即担责",更要求申报项目和投行严把执业质量关。
回溯来看,丰倍生物IPO之旅尽显坎坷,早在2022年9月7日其就在江苏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但在2023年6月8日成功申报29天后就遭遇了现场检查,此后又历经了四次中止,直到2025年1月17日上交所官网才披露了首轮问询回复函。
于六个月后的2025年7月17日,丰倍生物披露完二轮审核问询回复函后,终于等到了走上上市委会议审核的时间窗口,在即将于2025年8月7日召开的上交所2025年第29次上市委审议会议上将接受"其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审议。
慧炬财经注意到,在本周共有四家企业安排上会,除了丰倍生物和昨日过会的中诚咨询外,还有节卡股份和南特科技两家,而这四家企业无一例外的典型特征是均在上会稿中删除了补流项目。
其中,丰倍生物、节卡股份、南特科技、中诚咨询分别删除了2.5亿元、2400万元、6000万元、6000万元的补流项目。
上述四家企业在上会稿中补流项目的全部砍掉,除了不排除因额度过大被监管层调控外,为了能顺利过会自身主动删除或也是原因之一,尤其是那些在分红后还欲大手笔补流的企业。
而上市融资的多少与补流募投合理性,一直都是监管层对拟上市企业审核推进的重要指标,在过往的IPO审核中,就有不少企业因不愿缩减融资规模使得其上市进度一拖再拖最终折戟。
让我们再将目光拉回到丰倍生物身上,作为一家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4年7月25日的丰倍生物主要以废弃油脂生产资源化产品。
按照丰倍生物最新向上交所递交的招股书上会稿所示,其此次欲通过发行不超过3,590.00万股新股以募集7.5亿元资金投向"新建年产30万吨油酸甲酯、1万吨工业级混合油、5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1万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副产品生物柴油5万吨、甘油0.82万吨项目"。
而据丰倍生物于2023年6月8日向上交所递交的上市融资方案显示,其原本计划将通过该次上市募集资金10亿元,其中2.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到了2025年7月31日公布的招股书(上会稿)中,丰倍生物融资规模已悄然变更为7.5亿元,删除了2.5亿元的补流项目。
事实是,与其他拟IPO企业相同,丰倍生物在报告期内也是存在现金分红的情形,在2022年和2023年,丰倍生物连续两年实施了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分别为1500万元和1614万元,合计3114万元。
虽然从分红总额来讲并不算高,但在持续两年现金分红的背景下,丰倍生物却伸手向投资者要钱来补充流动资金2.5亿元,这种一边分红,一边募资补流的做法,难免有圈钱的嫌疑,而这种做法是监管部门明令禁止的。
另外,丰倍生物在现金流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的情形下,还持续分红也遭质疑是否合理。
数据显示,在2022年至2024年,丰倍生物货币资金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分别为2.18亿元、1.57亿元、1.67亿元,而短期借款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分别为1.59亿元、1.42元、1.73亿元,截止2024年末还有1.06亿元的长期借款,债务压力着实不小。
实际上,丰倍生物补流的必要性也是存疑,尤其是在2024年末,其还有1.33亿元的应收账款,如果能有效做好催收工作,自然也就不差钱了。
而监管层明确提出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在这种情况下,丰倍生物此前募资补流的必要性就值得质疑,毕竟其2024年货币资金与应收账款总计达到了3亿元,远超补流金额的2.5亿元,完全可以覆盖到期债务,更是没必要募资补流。
持续两年深陷增收不增利窘境,扣非净利复合年增长率-7.89%
实际上,丰倍生物能获得上会审议资格,与其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飙升直接相关,或是获得监管层认可的一大缘由。
据招股书上会稿显示,在2025年1-6月,受益于下游生物航煤和生物柴油厂商对于工业级混合油需求快速增长,丰倍生物当期实现营业收入14.78亿元,同比飙升了49.62%,实现扣非净利润8470.27万元,也是同比增长了38.00%,业绩增长着实不错,而在业绩表面光鲜的背后是在此前的2023年和2024年中持续两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窘境。
不得不说的是,2021年业绩的大幅飙升,为丰倍生物的此次上交所上市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021年中,丰倍生物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64.04%达到接近13亿元的12.96亿元的前提下,扣非净利润则是实现了131.44%的暴涨,一举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了1.07亿元,要知道2020年其扣非净利润仅为4614.79万元。
到了2022年,丰倍生物扣非净利润增速则出现了大幅放缓,由2021年的131.44%放缓至27.26%。
而在丰倍生物递交IPO申请的2023年和随后的2024年间,其扣非净利润增速出现了持续两年的下滑,从2022年时扣非净利润的1.36亿元,下滑至2023年的1.23亿元,而到了2024年,其当年扣非净利润又进一步下跌至1.15亿元。
诚然,2023年和2024年丰倍生物扣非净利润下滑幅度并不是很大,仅分别同比下滑了9.48%和6.28%,且跌幅还在有所收窄。
但随着2024年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分别落定在19.48亿元和1.15亿元,这使得在2022年至2024年的三年间,丰倍生物营收复合增长率在达到6.77%的基础上,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却是出现了7.89%的负增长。
"2024年我国生物燃料出口减少,公司积极应对、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但仍造成公司净利润小幅下滑。"对于2024年净利润下滑,丰倍生物如此解释道。
所幸,到了今年上半年,丰倍生物扣非净利润终于触底反弹结束了此前两年的单边下滑实现了38.00%的大踏步增长。
虽然丰倍生物扣非净利润增速重拾升势,但监管层在考察财务数据是否达标的同时,也会重点加大对其盈利能力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成长性的考核,丰倍生物仍需证明盈利能力增长的持续性。
而在过去两年持续增收不增利的背后,是丰倍生物的盈利能力指标——毛利率的持续下滑。
据丰倍生物IPO招股书上会稿显示,2024年,其主营业务毛利率从前一年的13.92%下滑至11.64%,下降了2.28个百分点。要知道在2021年中,丰倍生物的主营毛利率还达到了15.08%,即便在2020年,其主营毛利率也有14.49%。
毛利率的走低将直接影响到丰倍生物未来业绩的成长性,而2024年随着毛利率的下滑,丰倍生物再次呈现出营收增长扣非净利润却递减的尴尬境地。
令人担忧的还有丰倍生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的变化。
在2024年底,丰倍生物账上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已跌至2243.03万元,而在2023年同期该项数据则为16,249.52万元,骤降了86.20%。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丰倍生物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额为-1.01亿元。
众所周知,经营活动现金流反映的是企业生存的质量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显著低于净利润是利润质量低下的核心预警信号,值得警惕。
上市前实控人提前套现超6000万,产能利用率骤降拷问募投合理性
另外,丰倍生物在此次上市闯关的过程中,除了一股独大可能会带来公司治理合规性问题外,实际控制人平原及其配偶韩琳琳通过将控制公司股权出售给丰倍生物以及分红,累计"套现"超六千万元的情形也是备受关注。
招股书显示,2014年,平原成立丰倍有限(丰倍生物前身)主营油脂化学品,同期通过其与韩琳琳控制的良友油脂、维格生物开展废弃油脂利用业务,福之源因从事同类业务形成同业竞争。
在2018年至2019年,为了解决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丰倍生物收购上述关联企业:韩琳琳以3368万元向丰倍有限转让维格生物70%股权,平原与韩琳琳以407.38万元、101.85万元转让福之源80%、20%股权,李寅(代平原持股)与魏良以70万元、30万元将良友油脂股权转让给维格生物,夫妇二人通过股权交易直接套现超3877万元。
到了2022年和2023年,丰倍有限又分别分红了1500万元和1614万元,实控人平原因控制85.40%股份获分红约2659万元,累计套现超6536万元。
此外,丰倍生物在2024年产能利用率下滑的情形下,又大幅募资扩产,新增产能能否消化也是存疑。
据丰倍生物此次IPO的募投计划显示,其此次IPO计划募集7.5亿资金,用于新建年产30万吨油酸甲酯、1万吨工业级混合油、5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1万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副产品生物柴油5万吨、甘油0.82万吨项目。
丰倍生物表示,通过实施上述项目,公司将突破产能瓶颈,丰富产品线;扩大市场份额,持续保持优势地位;发挥规模效益,降低单位成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缓解资金压力,支持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增强公司经营能力,降低流动性风险。
然而,丰倍生物2024年产能为10.5万吨,募投项目产能规模是现有规模的大约三倍,根据USDA统计,2024年预计我国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约48家,名义产能约为352万吨,实际产量约为171万吨,产能利用率约49%。
需要拷问的是,这年产30万吨的产能,丰倍生物真的能否消化?该募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何在?
毕竟在过去的2024年中,丰倍生物产能远未能达到饱和状态。
据丰倍生物招股书披露,在2022年至2024年间,其生物柴油的产能分别为90,000.00吨、105,000.00吨、105,000.00吨,当期的产量分别仅为85,747.95吨、104,831.32吨、80,127.48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5.28%、99.84%、76.31%。
也就是说,在丰倍生物IPO报告期内的2022年至2024年三年内,除了2022年和2023年其产能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2024年,在产量下滑了23.57%的前提下,其当年产能利用率仅为76.31%,骤然下滑了23.53个百分点。
最近一年的产能利用率已不足八成,而丰倍生物却要利用IPO募资上马大幅扩建产能,一边是产能利用率的走低,同时另一边产能占比也由2023年的3.22%下滑至2024年的2.98%,那么未来大幅扩产之后这些产能真的能顺利消化吗?
扛过了现场检查,又在上会前紧急删除了2.5亿元的补流计划,能否令丰倍生物顺利过会进而最终成功发行上市股票加杠杆怎么操作,慧炬财经将持续关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配资股票_股票线上配资平台_专业放心的线上配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