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8日,台湾首艘“自造潜艇”在台船公司高雄厂区举行了“命名暨下水典礼”。该典礼由蔡英文主持,并举行了掷瓶仪式炒股什么叫加杠杆,将首艘“自造潜艇”正式命名为“海鲲”号,舷号为“711”。尽管“下水仪式没有水”,但仪式现场播放了原型艇的缩时建造影片,也披露了缩比模型水动力试验、耐压壳体原型爆震等过程,展示了项目的“严肃性”。蔡英文致辞时宣称,这在过去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潜艇就在眼前,“我们做到了”。台船公司董事长郑文隆则宣称,“性能绝对优于现役潜艇”。然而,台造潜艇平台及其舰载武器的效能究竟怎样,显然不是台政客的夸夸其谈所能决定的。
台首艘“自造潜艇”“海鲲”号
有观点指出,台岛“外购潜艇”基本上代表了敲诈、延宕和地缘政治局势所带来的无奈,而“自造潜艇”则是台湾薄弱的造船工业某种不切实际或者单纯为了打气的自吹自擂
展开剩余84%潜艇部队被称为台湾地区海军“最神秘的部队”,他们曾设想拥有10艘以上现代化潜艇,并在条件成熟后成立潜艇舰队司令部,下辖3个潜艇指挥部、1个航空指挥部、1个反潜作战指挥部,每个潜艇指挥部辖3艘以上潜艇-其构想不可谓不宏大。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台湾仅有4艘老旧的常规潜艇,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性能上都远远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在这4艘老旧潜艇中,台湾地区海军最早获得的2艘是由美国在二战期间建造的“淡水鲤”级潜艇,分别被命名为“海狮”号和“海豹”号,于1973年交付给台湾。“海狮”号潜艇于1945年下水,“海豹”号于1944年下水,服役期均已超过70年,在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波涛之后,艇体均已老化,远远达不到最初设计时的下潜深度,且没有相关电子设备,只能使用二战时的直航鱼雷,作战能力明显都很低,对现代军舰构不成任何威胁。由于过于老旧,特别是许多设备已到了无法再修的地步,这2艘潜艇从1995年以后已基本不出海,只用于反潜作战训练。
为了获得现代化潜艇装备,台湾当局始终在进行各种尝试。1982年,中国台湾地区与荷兰达成协议,采购2艘改进型的“旗鱼”级常规潜艇,并将其分别命名为“海龙”号和“海虎”号。该型潜艇采用水滴形艇身,下潜深度300米,配有6具液压平衡式鱼雷发射管,装备了远端线导、双平面自导SUT鱼雷,可同时自动跟踪5个目标、控制3枚鱼雷攻击,电子设备主要有SIASS-2主/被动搜索雷达、ZW-06式对海搜索雷达,主要突出近海进攻力。“旗鱼”级潜艇既可反舰,又可反潜,平时主要配合其他兵力进行反潜训练,战时将作为反潜和反舰兵力,成为台海军目前执行作战任务的主力。然而,“旗鱼”级潜艇并不能满足台海军的需求,所以在2001年美国布什政府宣布的一揽子对台军售协议中,能够提供8艘常规动力潜艇是重要内容(每艘采购单价约11亿美元)。但这只是一项政治上的许诺,实际可行性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美国自从1959年建造完成“白鱼”级柴电潜艇后,就没有再造过常规潜艇,而具备生产此类潜艇能力的国家又因担心中国制裁,而不敢轻越雷池。所以,“外购潜艇”计划自始就处于极不确定的状态,为此美国和台湾当局遍历了各种可能方案。
比如,一种构想是从欧洲找一家具有相关建造能力的承包商,双方联合生产出成品,然后由美国国防部出面采购,再转卖给台军,这样就可避免欧洲国家因担心中国制裁而退缩-20世纪80年代,荷兰曾因向台湾当局出售2艘“旗鱼”级潜艇而遭中国回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损失惨重。为此,美国方面曾提出建议,由中国台湾地区支付部分资金向荷兰鹿特丹干船坞公司(RDM公司)购买专门为出口研制的“海鳝”级柴电潜艇的技术资料,然后将其转交通用动力公司的巴斯钢铁造船厂或利顿工业公司的英格尔斯造船厂,并由上述两家造船厂为台建造“海鳝”级潜艇。美方如此建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2000年9月埃及政府曾和RDM公司签署协议,提出购买2艘“海鳝”级潜艇,但潜艇将在美国制造,荷兰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正式合同在2001年初签署,几乎与布什政府宣布向台出售8艘柴电潜艇的时间一致,这显然不是一个巧合。然而,台方却对“海鳝”级柴电潜艇的性能有所犹豫。“海鳝”项目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RDM公司建立的一个合资私营公司。该项目由荷兰国防部和经济部提供资金,采用荷兰海军自用型“海象”级的技术。“海鳝”级设计结合了“旗鱼”级和“海象”级的建造经验。其AIP系统(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采用RDM公司设计的闭式循环柴油发动机。另外,“海鳝”项目采用模块化概念进行设计,排水量可根据客户的要求设定为1100吨、1400吨和1800吨等。
大体来说,“海鳝”级潜艇使用柴电动力,艇长为55.7~77.9米,艇宽均为6.4米,排水量为960~1626吨。排水量为1800吨的“海鳝”级潜艇可选择装备一个特别的AIP系统模块,该模块长9米,能够容纳2个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该系统包括1台44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1个液氧储箱和1套水处理系统(用于去除二氧化碳)。该艇航速为:水面航行时12节,通气管状态2节,水下最大航速大于20节。“海鳝”级潜艇水下航速2节时可航行570小时,最大航程超过10000海里,自持力65天,极限下潜深度360米,艇员21~38名(根据型号不同)。艇艏有6具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一型艇最多可带20枚鱼雷。该型艇的潜望镜为光电式,可配备浮标天线和拖曳阵声呐。虽然从数据上来看,“海鳝”级潜艇的性能相当不错,但是国际市场对“海鳝”级却并不认可,西班牙、葡萄牙、印尼都拒绝了对这型潜艇的采购。埃及最终也取消了对“海鳝”级的购买合同。
美台常规潜艇案另一种构想是中国台湾地区在美国的政治斡旋下,购入希腊向德国退货的214型常规潜艇。该潜艇不但噪声极低,且装备有AIP系统,能以低速状态在水下活动两周,隐蔽性相当不错。更重要的是,这批214型潜艇的首艇当时已经基本建造完毕,是现货。至于希腊退货的原因,并非214型潜艇存在质量问题,而是该国经济因主权债务危机遭到重创,已无法支付货款。但这一构想遭到了美国内部的反对,原因是美国军火商从中捞不到油水,希望重新“鸣锣开张”。
这对台湾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而德国方面也很快表示,德国政府无意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柴电动力潜艇。德国政府发言人称,“目前未有收到关于台湾购买潜艇的订单,即使有,也不会获得批准”。与此同时,德国潜艇制造商的发言人亦证实,已收到政府明确的信息,不能直接或经由美国等第三个国家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潜艇。于是,接手希腊所订购的德国214型潜艇的构想就此泡汤。同样,关于购买俄罗斯“基洛”级潜艇乃至以色列“海豚”级潜艇的构想也是不切实际的。这些空对空的风声最终成了“笑谈”。
在上述情况下,美台双方不得不考虑在台湾本岛合作建造这8艘常规动力潜艇。此后,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台湾自造潜艇的“海昌计划”正式于2014年启动。在“海昌计划”中,台湾将常规潜艇技术分为三类:“红区”“黄区”和“绿区”。“红区”是指台湾尚无研制能力,须寻求他方援助的技术,包括作战系统、声呐系统、潜望镜、柴油主机、鱼雷和导弹系统等;“黄区”为取得困难、但有自制潜力的零件;“绿区”则为台湾可自行生产的设备。尽管2014年“海昌计划”摸底数据表明,台湾所拥有的“绿区”技术非常少,可自行生产的潜艇子系统和零部件不到10%,严重制约了潜艇制造能力(当时台防务部门向“立法会”提交报告称:“潜艇建造所需装备分为25类,台湾可能具备制造能力的有19类,另外6类必须从“区外途径获得',包括柴油机、综合作战系统、声呐系统、鱼雷、导弹、通信系统等。”)但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仍与台船公司签约展开正式设计,强行推进“海昌计划”向实艇建造阶段迈进。
台湾地区2019年展示的“自造潜艇”模型
2020年,原型艇开工,计划于2024年5月20日正式下水炒股什么叫加杠杆,当作蔡英文的“毕业献礼”。鉴于台湾首次自造潜艇,4年时间看上去漫长,其实已经相当紧张。但在2023年年初,民进党当局突然按下潜艇制造的快进键,下达了2023年9月必须下水的死命令,这才有了这场“下水闹剧”。潜艇的后续几艘潜艇还没有正式立项,虽然岛内“防务部门”已经确定后续要“一次性打造7艘潜艇”,但按照最初计划,是要分3个批次建造的。分批建造的原因很简单,这艘“海鲲”号潜艇还没有完成相关的海试和评测,该潜艇的所有性能数据都是基于纸面的推测,没有经过实证,所以无法证明其战斗力。
发布于:山西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线上配资股票_股票线上配资平台_专业放心的线上配资观点